前段時間福建三明發布了全國首張林業碳匯票,您如何看待林業碳匯的空間市場?除了這個之外,像海洋、礦物等生態價值是否也能通過這樣的機制交易?
賀克斌:所謂“
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和陸海生態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機制。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主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CO?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機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體內或土壤中。
濕地修復、生態系統修復、海洋生態修復也好,它們本身就有生態價值,但這個生態價值始終沒有一個貨幣化的表達方式,因為很綜合。碳現在可能是第一個能比較清晰地貨幣化表達出它部分生態價值的要素。
三明的林業碳匯票在碳上體現了它的價值,但這只是價值之一,還有很多其他的生態價值,現在需要生態經濟學家和環境經濟學家把其他價值更加明確地貨幣化,但僅僅是碳這個要素就已經形成了一個拉動力。它會強有力地拉動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環境改善,不僅是PM2.5的降低,對于未來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也是很重要的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