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国产内插视频/性欧美激情日韩精品七区/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国产香蕉视频在线看 - 国产91电影在线观看

鄒鯤: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適應碳排放權交易的復雜性和專業性

2024-8-21 11:08 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 張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并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具體要求。圍繞法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執法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北京中倫(武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鄒鯤。

中國環境報: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明確要求。請您談談法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依法行政起到了哪些關鍵作用?

鄒鯤:法治被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是法治建設的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手段。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依法行政是確保有效治理的關鍵。法治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執行標準,使得環境治理工作更加系統化、規范化。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更好地規范企業和個人行為,保護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治理中,法治不僅提供了治理的框架,還確保了政策的執行力和公正性。例如,通過環境法律法規的實施,可以有效地監督和管理環境污染行為。

以《長江保護法》為例。《長江保護法》作為我國第一部針對特定流域的立法,標志著長江保護進入全面法治治理新階段。一是明確責任,明確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中的職責,要求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協調機制;二是規范行為,對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定,限制了污染企業的排放標準,強化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三是促進整改,法律實施后,沿江各省市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的整改力度,關停了一大批污染嚴重的企業,有效改善了長江的生態環境。

中國環境報:《決定》提出要推動行政執法標準跨區域銜接。針對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同案不同罰”問題,您認為應從哪些制度層面入手,推動跨區域執法標準的統一與銜接?

鄒鯤: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統一和完善法律法規,對現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行整合和修訂,消除不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差異。

二是建立區域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區域聯席會議,討論和解決跨區域環境執法中的問題,統一執法標準和程序。

三是實施標準化執法程序,推廣標準化的執法程序和文書格式、優化裁量基準,確保不同地區執法的一致性。

四是加強執法人員的培訓與交流,定期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和執法能力。鼓勵不同地區的環保執法人員進行交流學習,分享執法經驗和做法。

五是強化執法監督和問責,加強對環境執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執法公正、公開。對執法不公、同案不同罰的行為進行嚴肅問責,確保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六是鼓勵社會參與和公眾監督,提高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建立和完善公眾投訴和舉報機制,讓公眾成為監督環境執法的重要力量。

中國環境報:《決定》中提到要完善行政處罰等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在生態環境領域,如何細化并完善行政處罰的裁量權基準制度,以確保執法既有力度又不失溫度,既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又避免過度執法?

鄒鯤:在細化與優化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上,我們應當采取多維度、系統性的策略,以確保執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和透明度。

首要之務在于確立清晰明確的裁量基準框架。根據不同環境違法行為的特點,制定詳細的裁量規則,包括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后果等因素,盡可能將裁量標準量化,避免畸輕畸重的裁量結果,為執法人員提供明確的處罰幅度和標準。

構建科學合理的裁量分級系統同樣至關重要。根據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將違法行為分為不同等級,并為每個等級設定相應的處罰標準。在裁量時充分考慮違法行為的情節輕重,包括違法次數、持續時間、影響范圍等。

增強裁量過程的透明度與公開性是提升公眾信任的關鍵一環。公開裁量依據,將裁量基準和規則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執法的透明度。記錄裁量過程,要求執法人員在裁量過程中詳細記錄考量因素和決策過程,以便事后審查和監督。

重視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升與實戰指導也不容忽視。通過定期培訓與裁量規則解析,不斷提升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與執法能力。此外,發布具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為一線執法人員提供鮮活的裁量參考,促進執法實踐的統一性與規范性。

實施靈活的裁量基準動態調整機制同樣重要。需定期對裁量基準的合理性與適用性進行評估,根據社會變遷與執法實踐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作出調整與優化。同時,積極聽取并回應社會各界的意見與建議,確保裁量基準始終貼近實際、符合民意。

最后,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行政處罰工作的基本原則。在涉及重大利益的處罰決定作出前,應賦予當事人充分的聽證權利,確保其在法律框架內有權陳述意見、進行申辯。

中國環境報: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都強調了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重要性。《決定》也要求完善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雙向銜接制度。在您看來,生態環境領域“兩法銜接”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更有效地實現“兩法銜接”?

鄒鯤:在生態環境領域,“兩法銜接”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信息共享不充分、證據標準不統一、責任追究不明確以及專業能力不足等。

為了更有效地實現“兩法銜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案件線索、證據材料等信息的高效傳遞。二是統一證據標準,制定操作性強的證據轉換規則。三是明確責任追究機制,對不移送或者錯誤移送案件的行為進行責任追究。四是提升專業能力,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刑事法律知識和技能培訓。五是強化協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機關的同步介入和聯合調查,確保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制度落地有效。

中國環境報:隨著碳排放市場交易的發展,涉碳糾紛案件將增加。您認為碳排放權交易案件有哪些獨特的法律特征和爭議焦點?應如何準確適用現有法律框架,并探索創新性的法律適用方法?

鄒鯤:碳排放權交易案件具有跨部門法律適用、權利性質特殊、市場機制以及國際化程度高等法律特征。其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配額分配的公平性、交易規則的合規性以及監測報告與核證等方面。

為了準確適用現有法律框架并探索創新性的法律適用方法,我們可以:

完善立法:對現有環境保護法律進行修訂,明確碳排放權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規則;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明確碳排放權交易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

加強行政指導:由政府部門出臺指導性文件,明確碳排放權交易的具體操作流程和監管要求。

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包括調解、仲裁在內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適應碳排放權交易的復雜性和專業性。

此外,也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高碳排放權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中國環境報:作為資深環境律師,面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新挑戰,您認為在依法行政方面有哪些創新性的路徑或舉措值得探索?

鄒鯤:完善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涵蓋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管理、生態修復等領域,確保有法可依。對現行法律法規進行梳理,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加強法律法規的實施與監督,明確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生態環境執法職責,確保責任到人。同時,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實施的監督機制,對執法行為進行監督和評估。

提高執法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遙感、大數據、無人機、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平臺等,提高執法的準確性和效率。堅持公正文明執法,嚴格遵守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執法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推動公眾參與,通過依法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在制定環境政策和法規時,通過聽證會、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公眾意見。

強化法律責任。對違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行為,依法進行賠償。

此外,要強化政策引導與激勵。制定和實施綠色政策,引導企業和個人采取環保行為。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采取環保技術和生產方式。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