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以來,特別是‘雙碳’目標提出后,中國
電力清潔低碳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10月18日上午,在第二十屆長三角科技
論壇暨2023年
江蘇科技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36屆主席舒印彪受邀作題為《“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技術裝備創新》的主旨報告,就我國電力系統低碳化發展、“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等話題進行交流。
“過去10年,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28%提高到50%、發電量占比從21%提高到38%。電力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90%。截至2023年8月,中國發電裝機達到27.6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規模均保持世界第一。”舒印彪介紹,我國已建成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形成較為完備的能源技術裝備體系,長三角成為重要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電力技術創新成果豐碩。
“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關鍵。”舒印彪認為,電力綠色低碳轉型進入加速期,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的樞紐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他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以清潔化、電氣化、數字化、標準化為路徑,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在電力生產端實現清潔能源對煤炭發電的穩步替代,形成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打造零碳電力;在能源消費端實現清潔電力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建設高度電氣化社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到2060年,工業、建筑電氣化率將達到80%以上,
交通電氣化率超過50%。”
舒印彪介紹,隨著化石能源逐步被新能源替代,電力系統的形態特征正在發生顯著改變,新型電力系統也面臨著電力電量平衡難度加大、系統保持頻率電壓穩定的技術基礎發生顯著改變、極端天氣影響加劇、網絡安全風險增加、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性不足等
問題。重點發展新能源、核電、輸配電、儲能、氫能、電氣化、數字化、標準化、捕碳固碳、資源回收等十個技術領域,實現從基礎理論到核心技術、標準、設備的全面升級,提高基礎軟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的創新研發和保障能力,推進產業再造和產業基礎高級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