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融界主辦的2022綠色金融國際
論壇于11月25日盛大開幕。論壇以“守護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為主題,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論壇同時得到中華環保聯合會、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友成基金會以及濟安金信、東方金誠的大力支持。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分享了以《推動
碳普惠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主題的演講。
杜少中表示,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二氧化碳濃度是200萬年以來最高,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00年以來最快的。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加大碳
減排力度。如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關系全球80億人的切身利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氣候變化,推動
碳減排,中國一如既往發揮了積極主動的建設性作用。”杜少中說道,在政府層面,國家為碳達峰、
碳中和制定了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1+N
政策和地方、行業行動計劃,充分彰顯了我國在氣候治理上的大國擔當,更讓人高興的是中國政府的頂層設計中,低碳消費、生活綠色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企業和公眾行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參與積極性越來越高,并形成了良好的社會互動。
前不久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杜少中指出,按照中科院相關研究成果,我國消費端的
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的53%,消費端碳減排意義非常重大。消費端減排不僅自身潛力巨大,還會反過來促進、引導生產端的減排,為政府的進一步決策提供積極支撐。
最后,杜少中分享了中華環保聯合會在碳普惠方面的具體行動。公眾參與的碳普惠,是以人們的工作生活,特別是“衣食住行用游”等消費行為做場景,把公眾無形的綠色行為方式轉化為有形的綠色價值,為公眾、社區、中小微企業的綠色減碳行為賦值的激勵機制。“碳普惠”的核心邏輯就是“人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人人從生態文明建設中受益”。
“今年6月15日(全國低碳日),中華環保聯合會與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中國生態文明促進會共同發起了‘碳普惠合作網絡’”,杜少中說道。以創新碳普惠機制為主要路徑,以激勵公眾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主要方向,按照“互不隸屬,合作共贏”的運行方式,整合各方社會資源,推動全民綠色低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