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演進,適應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干旱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尤為敏感脆弱,厘清其對氣候變化的彈性與調控機制是科學制定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
近日,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上題為“Nitrogen Deposition Drives Response and Recovery in the Context of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Its Reversal in an Arid Ecosystem”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基于
內蒙古荒漠草原長期氣候變化野外模擬實驗,揭示了降水減少與增加條件下干旱生態系統的恢復彈性及其對氮沉降的響應機制。研究表明,干旱生態系統的地上植被凈初級生產力(ANPP)隨降水增加而顯著增加,尤其在高水平氮沉降條件下。然而,降水減少將逆轉前三年降水增加對ANPP的影響,反之亦然。
該研究闡明了環境變化逆轉時的脆弱生態系統彈性特征,提出了包含旱澇發生逆轉時的生態系統彈性新指標,為剖析干旱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其適應機制提供了新見解,并為陸地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可持續性利用、氣候變化適應性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