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臺機組一天就虧損200萬元”
早在今年夏天,各地用電負荷持續處于高位運行并屢創歷史新高,局部地區
電力供應就已經出現季節性、時段性緊張。西安電網負荷多次刷新歷史最大負荷記錄,由于電網建設滯后,頻繁停電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
今年9月,東北多地發布限電通知,對非居民限電后仍有缺口,導致整個電網有崩潰危險,不得不采取對居民限電的措施。
而這一輪“拉閘限電”,不僅僅限于這些地區,“限電”蔓延至
江蘇、
浙江、廣東等20多個省份,個別地方甚至將“限電”延伸至居民用電領域。除此以外,西部向外輸送電力的省區,今年用電形勢也偏緊。一些地區限電頻次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有些地區雖然沒有拉閘限電,但也采取了提高電價、限制用電、錯峰用電等措施,對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
煤電矛盾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拉閘限電”。
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矛盾加劇,用煤難、用煤貴
問題今年尤為突出。數據顯示,煤價漲幅過大,動力煤一度漲到了每噸1700多元。以
寧夏為例,之前執行的基準電價為0.2595元每千瓦時,這個價格還是按照每噸不到300元的坑口煤價核定的。在這種情況下,電廠發電越多,虧損也就越多。寧夏一家熱電廠相關負責人說,之前企業發一度電虧兩毛錢,兩臺機組運行一天就虧損200萬元,資產負債率一度超過110%。
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地區除了煤價高,由于電煤供應持續緊張,發電企業煤炭采購工作也越發困難,部分電廠庫存嚴重低于7天警戒值,不少電廠的機組一度因缺煤或者煤質差而停機。
“六保”
政策出臺后,國家相關部門、重點企業采取新一輪行動,繼續加大煤炭增產穩價力度,實現量價趨穩。近期,煤價開始走跌,加之電價上浮政策支持,電廠壓力有所減輕,大面積虧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電力供需緊張形勢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