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結合我國發展現狀以及您多年研究經驗,我國CCUS技術及產業下一步應如何發力?
李陽:我認為,推動CCUS技術發展,需要從三大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CCUS技術研發投入,統籌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裝備研制、集成示范,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
二是加大CCUS技術推廣應用力度,開展大規模、全流程的CCUS技術示范工程建設。
三是加大財政稅收
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產業培育,建立跨行業、跨領域分工合作的機制,全面提升我國CCUS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基于我們的已有研究,下一步還需要圍繞低成本捕集、高效驅油及封存一體化優化、化學轉化及農業和生物質利用等領域開展攻關。具體到發展路徑上:
一是研發低成本低能耗化學吸收捕集技術,降低捕集成本,同時開展空氣捕集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二是開展CO2驅油與封存一體化優化技術研究,提高驅油和封存率,開展多源多匯協同的源匯匹配優化,提高經濟效益,開展百萬噸級驅油和埋存示范工程建設。
三是化學轉化等資源利用技術及示范,特別是不同排放源與利用技術的組合模式示范,依據產業的特點,統籌和規劃工業園區建設,實現二氧化碳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