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世界貢獻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于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如果到2100年時全球二氧化碳當量濃度約為450ppm或更低,則有可能將本世紀的溫度變化保持低于2攝氏度。在此情景下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要比2010年降低41%~72%,2100年排放水平接近于零,甚至更低。能源系統必須要有大規模改變,大幅提高低碳能源的供給。IPCC預測,低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百分比在2030年和2050年要分別達到24.5%和60%,2100年甚至要高達90%以上。
IPCC只是對未來
減排情景進行預估,但并沒有提出減排的技術路徑。如何減排由各個國家自己提出構想,如德國就制訂《面向2050年能源規劃綱要》,明確2050年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是,占總能源消費比例達到60%,占總
電力消費比例達到80%。世界各國都在按照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的談判進程需求,積極準備在上半年發布各國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s)。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個偉大的規劃,其偉大之處在于它不僅提出了中國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而且為世界貢獻了一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整體能源解決方案。國際上對能源資源的分布、狀況研究很多,有區域性解決方案,比如撒哈拉沙漠的太陽能跨洲向歐洲輸送,但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解決方案很少有人提出。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
政策司司長馮飛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第一個。根據該書描述,依托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各地的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方便地輸送到全球各地的各類用戶,到2050年,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0%左右,成為主導能源,此時全球能源
碳排放僅為1990的50%左右,可以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認為它是“站在全球高度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的頂層設計”。
在2014年9月24日的聯合國氣候首腦峰會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習近平主席的特使在發言中強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將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應對氣候變化,主動承擔國際義務”。對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談判是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的重要平臺。中國的責任不僅是國內的減排,還包括與世界各國共同提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并以中國強大的政府行政能力、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強大的制造業擴展能力,建設全球的清潔能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