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既保護生態又能帶來經濟效益,不管是從經濟角度,還是能源安全、環保、生態角度,生物質能源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根據聯合國能源署預計,到2050年,生物質能源將占全球總能源消耗的50%以上。而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可作為資源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為4.6億噸標準煤,但利用量僅為2200萬噸左右標準煤。據統計,我國農林業生產廢棄物每年達12億噸,其中僅秸稈就有7億噸,禽畜養殖業有機物排放33億噸,但大都沒有利用,每年僅田間焚燒秸稈就達1.5億噸,造成大氣和水源污染。
日前,在“2015年第七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展覽”上,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吳創之認為,與太陽能、風能相比,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仍處于弱勢地位,產業規模仍比較弱小,產業全面快速發展的基礎不雄厚制約著整個產業的發展。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之下,生物質能源發展依然有一系列的
問題亟待解決:
生物質能源相對于我國整體資源和整個能源產業而言,尚勢單力薄;
產業發展不均衡,目前生物質主要用于發電和生產液體燃料,生物質發電規模不大,而且整個裝備制造領域發展比較落后;
當前生物質能源的技術體系尚不成熟。
我國整個生物質產業的技術體系仍屬于初級階段,大部分技術仍處在研發過程中,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是現在已經進行商業化運行的技術,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