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金融與法律分會與國網英大集團牽頭編制的《能源產業轉型融資主體評價方法》團體標準日前發布。該標準旨在構建一套科學、系統、可量化、可操作的評價體系,為金融機構精準識別、有效支持能源產業致力于綠色低碳轉型的融資主體提供有力依據。
該標準對能源產業轉型融資主體采用“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綜合評價方法,滿分為100分,其中定量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產品
碳足跡、綠色
電力生產/適用”4項指標,分值共80分;定性指標包括“可持續發展(ESG)、轉型計劃、融資計劃、治理計劃”4項指標,分值共20分,根據各指標表現情況賦分。標準對融資項目以“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基準值相比下降情況為依據進行評級。
基于上述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得分,將評價結果劃分為3個等級:三星級(優異)、二星級(良好)、一星級(達標),為融資機構匹配相應差異化金融服務提供客觀、透明的決策依據。
標準規定評價應包含初始評價、持續評價和最終評價3個階段,在能源企業或項目申請轉型融資支持時,融資主體應委托
第三方對其前一年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融資服務期內進行年度綠色低碳轉型跟蹤評價、服務期滿后進行最終評價;金融機構依據融資主體初始評價等級,可為其在授信準入、授信提額、綠色審批通道、金融服務升級、可持續融資等方面提供差異化支持,對服務期綠色低碳轉型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并依據最終評價結果確認轉型融資服務是否需要調整或督促整改;若評價過程中申請主體出現任何作假或違反相關法律
法規、生態環境
政策要求的,評價結果將被取消。
“今后要聯合能源企業、金融機構共同開展標準的試點應用,選擇在能源領域有深厚基礎、創新意愿強烈的金融機構作為首批試點合作伙伴,重點支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能源轉型企業和項目,形成‘標準—項目—融資’的閉環驗證,推進標準落地應用見效。推動標準升級與體系銜接,強化標準聯動,形成支持政策,更大力度、更高質效服務支撐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國網英大集團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