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當有信心、有底氣,挑起能源結構變革的擔子,在新型
電力系統建設中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為
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多新疆貢獻
截至今年2月底,新疆已建成新型儲能電站超200座,裝機容量居西部第一,而此前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成為西部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的省份。從新能源裝機規模的突破,到新型儲能裝機容量的躍升,短短幾個月產業鏈數據的變化,折射著新疆能源格局的深刻變革,也反映出新疆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決心魄力。
在全球興起能源變革、我國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新舊能源格局轉化勢在必行。作為能源資源大區,新疆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資源,風能、太陽能資源儲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在探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安全穩定的電力替代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把握時代賦予的發展機遇,新疆當為全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新疆樣本”,更好地服務國家能源安全。
新疆整體呈現“春秋大、冬夏小”的特點,與電網夏、冬呈現負荷高峰的需求不夠匹配,而且新疆自身對于“綠電”的消納能力有限,余量在推向電力
市場后如何保有競爭力也需細做文章。因此深化新能源產業發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是把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的應有擔當。
仔細分析此前相關報道不難發現,深化新能源產業發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關鍵在于打破“儲能”“送電”的瓶頸,把源源不斷的“綠電”盤活用透。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繼續“開源”,推動“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在“風光互補”中穩步提升發電總量,保障有電可調;另一方面科學推進儲能項目建設,提高“風”“光”使用效率,加快“疆電外送”能源通道建設,統籌推進“綠電”就地消納和向外輸送工作。
從“硬件”來看,目前新疆新能源裝機占電力總裝機比重已超過一半;通過多種儲能技術齊發力,清潔能源大規模轉化為持續穩定的電能也正在實現。與此同時,一條條特高壓“電力天路”正在將清潔電力輸送至全國20個省份。從“軟件”來看,新疆出臺了入市交易、分時電價、容量補償等配套
政策,明晰儲能投資預期,為“綠電”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愈發堅實的基礎,必將推動新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邁出堅定步伐。
“綠電”儲能上規模是新能源產業鏈實現良性發展的有力信號,多種新型儲能項目投資落地,也印證著清潔能源與高端制造業的正向循環邏輯。通過實踐的不斷驗證,我們更應當有信心、有底氣,挑起能源結構變革的擔子,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多新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