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碳交易網訊:根據累計
碳排放預算的不同分攤情景進行推算,我國的碳排放量將在2020 至2030年之間達到峰值。我國盡早達到碳排放量峰值,并形成拐點的途徑是力爭與世界低碳科技革命并駕齊驅,避免被動應付。
應對“碳關稅”我國首先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在全球低碳經濟轉型大趨勢下,我國面臨的環境壓力和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并存。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低碳經濟是我國轉變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產業、實現經濟結構升級與轉型的機遇。建議放寬能源優惠
政策領域,盡快培育和扶持新能源產業。加強
節能減排與清潔能源技術攻關,攻克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等非化石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增加清潔能源的供給,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
要不斷優化傳統產業生產工藝和產業鏈結構。加強對重污染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攻關,減少高碳產業的碳排放,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低碳前沿技術的研發和轉化,加強提高生態效率的生態產品開發,培育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群、高新技術產業群和現代服務產業群。建立高耗能、高碳企業生產過程能源消耗管理機制,建立低碳生產示范企業并大力推廣應用低碳生產技術。
同時也應不斷建立健全有關法律制度與規定,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碳排放評價指標體系。盡快推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機制,研究提出碳排放總量的對內控制目標。加快研究和出臺碳排放指數、碳排放途徑及計量指標體系,采用碳排放指數與污染指數標示,調控高碳排放量指數和高污染產品。鼓勵企業選擇低碳排放量的技術路徑,實現對產品生產、乃至行業和地區的氣候變化的定量分級與管理。引導和幫助企業重新規劃制造工藝和生產流程,降低產業中間鏈條的碳排放,實現“低碳生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