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隨著世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大,世界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57.3億噸油當量,2003年已達到97.4億噸油當量。過去30年來,世界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8%左右。
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增長速率明顯低于發展中國家。過去30年來,北美、中南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等六大地區的能源消費總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經濟、科技與社會比較發達的北美洲和歐洲兩大地區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其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歐洲地區則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能源消費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到后工業化階段,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高能耗的制造業逐步轉向發展中國家;二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
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緩慢下降,天然氣的比例上升。同時,核能、風能、水力、地熱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漸被開發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結構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氣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很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約為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