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場館傳遞“減排”新觀念75萬元碳排放“大單”達成
走進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4個沉浸式數字花園亮相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成就展。美人蕉、綠竹……展區內使用的所有植物都是真花真草,會展結束后將全部回收再利用。不僅如此,展區內九成以上搭
建材料也可回收再利用,成為傳遞“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環保理念的綠色展廳。
國家會議中心二層的新聞發布廳,北側倚靠一面大落地窗,陽光從落地窗錯層進入,使整個新聞發布廳都能夠享受到自然采光。這樣的設計理念也應用在首鋼園,14、15號展館采用了膜結構屋頂,使展覽場館能充分利用自然光,最小限度索取能源。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系統建立二氧化
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和排放總量初步下降的“雙控”機制,是
北京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作出的前瞻性規定。本屆服貿會場館采用的低碳設計理念,為北京落實“雙控”機制打造了生動樣板。
此外,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碳
排放權交易
市場,是提高重點排放單位減碳意識的有力舉措。9月4日,在服貿會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專題碳中和與
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論壇上,北京綠色出行
碳普惠活動首筆“
碳交易”達成意向。賣方是高德地圖,售出1.5萬噸碳
減排量;買方是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出價75萬元。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市場化交易,將個人綠色出行方式轉化為物質和精神激勵。
1.5萬噸
碳減排量是怎么來的?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市民選擇
公交、地鐵、騎行、步行等低碳方式出行,都可以獲得碳減排量。例如,打開高德地圖,起點設置為北京青年報社,終點為國家會議中心,如果選擇地鐵出行,全程可以獲得3571克碳減排量。在本次交易中,高德地圖將公眾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累計產生的1.5萬噸碳減排量售出,獲得的收益將通過公共交通優惠券、購物代金券等形式全額返還至踐行綠色出行的市民。
市政路橋建材集團為何購買碳減排量?據悉,在碳排放交易機制中,控排企業會有一個規定的碳排放額度,如果排放量高于規定的額度,就需要在碳排放交易市場購買配額或經過核證的減排量。市政路橋建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瀝青混合料行業生產需求,會產生一定的碳排放,而企業的碳排放有指標要求,所以會購買一定的碳減排量。“這也督促我們進一步加強科研創新,從生產、運輸等全流程減低碳排放,從而減少購買碳減排量。”
從排碳到降碳,“碳排放交易”通過市場機制讓這一轉變過程加速推進。在首鋼園11號館的北京國資公司所屬北京綠色交易所展臺上,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看到,一塊互動大屏上顯示出北京
碳市場成交數據及北京碳市場歷史
行情。據悉,北京綠色交易所自2008年成立以來累計實現碳排放權交易692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