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平認為,實現
碳排放強度的下降、碳達峰和
碳中和需要技術、商業模式以及金融創新。
5月30日,在國際金融
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上,圍繞“碳中和與綠色科技創新”主題,亞洲開發銀行能源部門總監翟永平通過線上視頻方式發表了相關講話。
翟永平表示,實現碳中和有其客觀規律,需要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實現碳排放強度的持續下降;第二步,碳排放的達峰;第三步,碳中和甚至負排放。“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客觀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水平都不一樣,上述三部曲各個國家可能都要走,但具體的時間節點會有不同。”
翟永平認為,實現碳中和“三部曲”需要三個創新:技術、商務模式和金融的創新。
從技術創新來看,此前,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凈零排放路線圖指出,當前實現碳中和的各種技術有50%已經是
市場化、可以應用的,還有50%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商業的可回報性。“因此,要同時關注成熟技術和未來技術,這關系到三部曲怎么實現。具體來說,第一步的碳
減排,利用現在的可行技術就可以實現,碳達峰之后要實現負排放,需要另外50%尚未發展成熟的技術,所以,技術創新非常重要。”
從商務模式創新來看,一個技術能否得到應用需要有商務模式,能夠確認投資者、需求方、供應商的角色以及私人部門、政府部門的分工,把商務模式弄清楚,才能真正擴大成熟技術的應用。
從金融創新來看,現在的金融機構的邏輯和規范,傾向于支持成熟技術。那么,如何支持未來技術的發展?翟永平認為,金融領域、金融機構、金融部門可能需要改變現有的一些做法,做到金融創新,才能支持未來50%的新技術。這些技術需要長期的投入,并且目前來看是低回報、高風險的。因此,需要金融機構改變自身的運營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