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大數據有望成核心支撐
碳排放和
碳交易機制構建離不開碳排放的精準測算和統計。然而
交通運輸行業面臨車輛數量巨大、排放源多而雜、難以統計等
問題。在此背景下,車輛網聯化和大數據技術將有望使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體系成為可能。
“應以數據驅動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為基礎和重點,建立新能源汽車碳交易體系。”孫逢春強調。
“道路交通碳交易機制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是基于車聯網與實時運行的大數據排量,進行精準統計和核算。”孫逢春進一步向記者介紹,大數據可從車輛生產、使用、報廢回收三個階段估算汽車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數據平臺可以作為重要的數據支撐,進行交易信息登記、
碳配額核查,彌補雙積分只交易到企業端的不足,并實現對終端用戶的低碳出行獎勵。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大數據是支撐交通領域碳排放的核算的重要手段。在運輸行業中,道路交通特別是重型商用車是二氧化碳
減排的重要領域。在該領域,依托實時大數據支撐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的建立和校核非常關鍵。
王先進亦建議,應加快建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能耗和碳排放監測評價體系,編制交通運輸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加快建設交通運輸領域能耗與排放在線監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