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溫室氣體公報》(Greenhouse Gas Bulletin),主要數據如下: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 2017年的濃度達到405.5 ppm,是前工業時代(1750年之前)的146%。2016年至2017年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與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率大致相同。它比2015年至2016年在強烈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下觀察到的記錄飛躍小,該事件引發了熱帶地區的干旱,并降低了森林和植被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2017年沒有厄爾尼諾現象。
甲烷
甲烷(CH4)是第二重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約占17%的輻射強迫。大約40%的甲烷通過天然來源(例如濕地和白蟻)排放到大氣中,約60%來自人類活動,如養牛,稻米農業,化石燃料開采,垃圾填埋和生物質燃燒。2017年大氣甲烷達到約1859 ppb的新高,現在是工業化前水平的257%。其增長率與過去十年的增幅大致相當。
一氧化二氮
一氧化二氮(N2O)從天然(約60%)和人為來源(約40%)排放到大氣中,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質燃燒,肥料使用和各種工業過程。2017年的大氣濃度為329.9 ppb,這是工業化前水平的122%。
氟利昂11(CFC-11)
CFC-11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自2012年以來其下降速度已放緩至前十年下降幅度的約三分之二。造成這種放緩的最可能原因是與東亞CFC-11生產相關的排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