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
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到,深化
碳金融創新,為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碳定價機制的核心是為
碳排放賦予成本,將氣候變化這一外部性因素內部化到經濟行為和金融機構決策中。
董希淼介紹,這一機制并非直接“命令”金融機構創新,而是通過建立價格信號、激發新需求、重塑風險管理、催化技術變革等機制,改變金融機構面臨的激勵和約束,推動其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
據了解,碳質押融資作為碳金融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允許企業將持有的碳排放配額或國家核證自愿
減排量等碳資產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這不僅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產,拓寬融資渠道,更能激勵企業減排,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董希淼表示,現階段金融機構開展碳質押融資業務面臨法律確定性、市場穩定性、操作可行性和風險可控性。金融機構應積極拓展多元化融資場景,創新推出年度預分配配額擔保融資、
碳匯未來收益權質押、碳排放配額擔保債券及碳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滿足企業多層次融資需求,并逐步降低融資綜合成本。(實習生陳歡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