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碳交易標的有兩個:一是配額,二是
ccer (國家核證自愿
減排量)。配額方 面,①從無償分配到有償使用,但不會足額 排放;②每年配額發放比例約90%要求減少 比例在10%以內;③配額分配自上而下分配,從中央到地方,地方再分配到企業,最 后由地方政府決定。④配額分配基準包括歷 史排放法和行業基準值法,包括歐美大多用 歷史排放法,因為更容易監測和操作。
2 .碳
市場目前僅將
電力行業納入但還未交 易。原因兩點:一是注冊登記交易系統還未 完成;二是配額分配方案還未制定完成。2020年底才向社會公布發電行業的配額制定方法和分配方案。
3 .從過去交易情況看,碳交易表現不理想。表現為交易不活躍,交易量少,單價低。2013至2020年,CCER一共交易2.7億噸、 23億元。配額交易4.4億噸、104億元。其主要原因一是試點少,二是配額松,導致交易 雙方都沒有動力。
4 .預計包括電力在內,十三五提出8大行業 最遲不超過2022年將會全部納入
碳市場, 但進度會有所差別。
鋼鐵、
石化、
化工、建 材(
水泥)比較先納入;
造紙、
航空、
有色 滯后一些。2023年以后,除高耗能產業 外,將會有更多行業納入碳市場,如農業、
交通、服務業等。
5 .傳統行業的企業短期會因為投入技術升級 和新產能受限導致利潤壓縮,但長遠看會增 加核心競爭力,且全球在
碳中和問題上在同 一水平線,未來利潤不會有大的下降。
6 .碳中和帶來的每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2 萬億元,即GDP的2%;從現在到2060年, 總投資規模在100-138萬億元。溫度上升2 度,對應100萬億元;上升1.5度,對應138 萬億元。
7 .碳中和并不意味著高耗能行業產能不再新增,而是新增產能的標準很高,總趨勢是嚴 控新增產能,優化存量產能,因此傳統行業 未來產能及產量上升空間都會受到嚴格限 制。
8.
政策制定會考慮差異化,不搞一刀切。地 區上,沿海優先達峰;配額發放上,各行業 標準不同,通過配額的風險程度調節;指標 設置上,總量可能是預期性指標,但強度是 約束性指標;配額發放和考核,是逐年發放 和考核,有動態調節的空間,不會過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