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12 14:4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第五屆地壇論壇上,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董事長兼總裁熊焰表示,碳金融的紅利時代將要到來。隨著碳交易試點的全面啟動運營,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備受關注。與此同時,據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表示,基于碳市場產生的碳金融不只限于碳市場的服務,從未來發展路徑來看,碳金融的發展需要公共資本起作用。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目前各試點省市已陸續啟動市場交易,眾多試點控排企業也將在今年6月迎來第一個履約期。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分析研究部部長黃小平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碳市場發展具有特殊性:一是碳市場是人為的市場;二是碳市場交易具有標準化的特征;三是碳市場仍在發展中,對企業有一定的強制性。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表示,要實現碳交易市場的規模化,一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進行規范,明確相關的配額、指標,設立規范化的法律約束與誠信體系。二是碳排查標準要統一,目前各省對一噸碳的算法都不一樣,定價體系存在差異,發改委計劃在2至3年內對標準進行統一。三是總量與配額的分配要平衡,不能“一刀切”,要建立全國性的市場就不能忽略地區性的差異性。四是努力進行市場建設,同時對市場交易主體進行引導,允許擴大范圍。五是對交易模式與交易規則的設置,要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實現金融創新。
據中國碳交易網了解到,盡管每個試點地區價格相差很大,但是一年下來價格變化波動并不是很大。湖北環境自愿交易所副總經理王習斌表示,價格的設置不僅考慮成本,更是整體制度設置的一部分。他提醒大家注意流動性的問題,如果市場上流動性不大,這個價格并不能表明是一個市場價格。
王遙則表示,碳金融不應僅局限于市場體系的建設,還包括:一是對組織機構體系的建設,相關基金公司、中介公司的發展創新,法律體系與會計等協同性的發展;二是政策體系的完善。王遙表示,我國政府對風險的容忍程度低,例如其要求期貨交易的開展要在現貨交易成熟之上,國際碳市場是現貨和期貨一起推出。據了解,我國目前碳期貨交易屬于研究階段。
王遙表示,目前發展碳金融過程遇到的問題,一是政策需要穩定性與連續性;二是能力問題。
王遙認為發展碳金融的路徑,第一步就是要實現碳資產的金融服務。除了制度之外,還需發揮公共資本作用。“這個市場要引導資本進入,就需要把風險降低,收益提高”。風險相對較高的市場需要發揮公共資本的引導作用。其次是金融機構的創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