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国产内插视频/性欧美激情日韩精品七区/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国产香蕉视频在线看 - 国产91电影在线观看

分析中國碳金融發展出路

2014-6-1 12:5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根據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的統計數據,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場交易金額達400億歐元,而在全球性衰退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8年,全年交易額高達910億歐元左右。預計中國2012年市場潛力約180億美元。低碳經濟的全球性決定了任何國家都必定直接或問接地受到國際性安排及他國低碳經濟政策與法律革新的輻射性影響。碳金融的發展不僅有利于我國降低減排成本、促進清潔型能源產業的發展,而且也是激勵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促使高能耗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工具。在制度建設方面,中國也采取了一些舉措,如2007年6月正式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8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國銀監會也先后推出了《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及《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等。盡管中國碳金融發展已初見規范化的雛形,并顯露出中國對碳交易話語權的爭奪已開始延伸至碳產業鏈的最前端,但是中國碳交易的“來料加工”色彩表明,在中國真正意義上市場化的碳交易市場依然是任重而道遠。當前,在碳金融發展中中國仍然面臨諸多內在的障礙。


       其一是與碳金融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滯后明顯。雖然中國在許多正式文件中都提出要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如《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實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權交易”,也陸續出臺了一些規范文件,但是仍存在無針對性立法及規范層級低等問題,從而導致排放權交易從審批到交易,缺乏統一的準則。盡管多個城市也建立了環境能源交易所,但是相對于傳統金融業務來說,缺乏相應的碳掉期交易、碳期貨、碳證券、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產品和金融服務法律制度的支撐。此外,在碳金融的人市、運營與退出的市場規制方面,亦無對應的管制制度,從而導致中國的碳金融市場出現一種魚龍混雜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市場的無法可依已成為制約中國碳金融發展的最大瓶頸。

       其二是對碳金融與CDM匱乏足夠的認識。雖然中國有十分豐富的碳減排資源,但是在碳交易的發展方面卻很落后,如無有效的碳交易制度,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市場和碳交易平臺,無碳期權交易、碳基金、碳期貨、碳證券等各類碳金融衍生創新產品,無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這使中國面臨碳交易價格缺失而帶來嚴峻的挑戰。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21日,我國共有1662個CDM項目在UNFCCC聯合國秘書處成功注冊,占全球注冊項目總數的46.31;如果按照減排的CO當量計算,中國所占比例則高達63.8796”,各項數字明顯呈逐年上升態勢。然而,中國政府及國內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價值、戰略意義、操作模式、交易規則、項目開發等關鍵問題仍缺乏應有的認知與準備。除了為數不多的商業銀行關注碳金融外,其他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鮮有涉及。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用市場化來解決環境問題。中國的金融實體,如投行、PE、交易所等還沒有參與到解決環境問題中來。”總體而言,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碳交易還沒有形成。

       其三是經濟結構的制約因素。中國高能耗工業部門多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GDP的增長、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以此為依托。短期內要實現產業結構的有序進退,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結構調整仍是可望而難求。低碳經濟的可欲而難求導致了中國當前碳金融發展的困境。

       如果說經濟的低碳化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種主流模式的話,那么中國的低碳經濟之路必定是一條“政策扶持、市場機制與金融工具”相結合的道路。(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